柯恩之家 (企业内部学习资料)

您的位置:首页 > > 柯恩文化 > 柯恩之家

草鱼出血病综合防治措施

发布者:发布时间:2017-06-25 09:18浏览次数:16570

 

华中地区为我国草鱼主产区,目前湖南、湖北地区受梅雨天气影响,气候多变。水产养殖病害频发,水产病害主要以烂鳃、赤皮、肠炎、寄生虫、以及草鱼出血病为主。柯恩水产技术服务工作人员走访发现,今年草鱼出血病给湖南地区很多养殖户带来较大损失,呈现出发病率高、范围广、死亡率高等特点。此文重点介绍草鱼出血病的预防、诊断与治疗,希望能给各位养户提供一些帮助,降低病害损失。



草鱼出血病常爆发于水温较高的6-10月份,水温27度以上最为流行,一般8月份为高峰期。各地根据气候、温度条件,可能有所提前或推后。该病只感染草鱼,青鱼,且草鱼病毒性出血二龄以上少见。

 

病原体

该病病原体为水生呼肠孤病毒,隶属呼肠孤病毒科,水生动物呼肠孤病毒属,直径70~80nm,20面体球形颗粒,含有11个片段的双链RNA,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毒株。

 

根据病鱼所表现的症状,可为以下三种类型:

 

“红肌肉”型:病鱼体色暗黑而微红,将病鱼的皮肤剥除,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,严重的全身肌肉呈红色,病鱼外表无明显的出血症状或仅表现轻微出血。一般在较小的草鱼种 (体长10厘米)上较常见。


“红肌肉”型

 

“红鳍红鳃盖”型:病鱼的口腔、下颌、鳃盖、眼眶四周、鳍条基部明显充血,有的鳞片下也有出血现象。一般在较大的草鱼种(体长13厘米以上)上出现。

 

“红鳍红鳃盖”型

 

“肠炎”型:肠道严重充血,局部或全肠因出血而呈鲜红色,体表与肌肉的出血现象却不是很明显。常伴随松鳞,肠道无食物,充血或者斑点状出现,粘液较少。该类型肠道充血越多越红,说明病毒粒子数量越多。该类型各种规格的草鱼种都可见到。


 

“肠炎”型:

草鱼出血病的发病过程

该病从感染到发病死亡一般7~10天。分为潜伏期、前趋期和发展期3个阶段。

1、潜伏期


从病毒侵入鱼体到出现症状以前的一段时间叫潜伏期。潜伏期约3~10天,期间鱼的外表未显示出任何症状,活动与摄食均较正常。潜伏期的长短与水温及病毒浓度有密切关系,水温高或病毒浓度高,潜伏期短;反之则长。


2、前趋期


这期病鱼开始出现症状,但不够明显,出现的症状也还不是这种病所特有的。一般为1~2天,此时病鱼体色发暗变黑、离群独游、摄食减少或停止。


3、发展期


出现这种病的典型症状,病鱼有了明显的机能、代谢或形态的改变,亦为疾病的高潮期。草鱼出血病的充分发展期限时间长短不一,一般为1~2天,此期病色表现充血、出血等典型症状而死。

 

按照病情发展的快慢,草鱼出血病又分为急性型与慢性型。急性型发病急,来势猛,死亡严重,发病后的3-5天内便出现大量死亡,多发生于高密度的草鱼密养、单养池。慢性型则病情开始比较缓和,每天死鱼数量不多,死亡高峰不明显,但病程较长,多发生于养殖密度低的大规格鱼种池与成鱼池。

 

需要注意的2点

 

“肠炎”型草鱼出血病和细菌性肠炎病的区别  

活检时草鱼出血病的肠壁弹性较好,肠腔内粘液较少,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红细胞及成片脱落的上皮细胞;而细菌性肠炎病的肠壁弹性较差,肠腔内粘液较多,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粘液和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,红细胞较少。

 

草鱼出血病和细菌性败血症的区别

草鱼出血病主要危害草鱼、青鱼的鱼种;细菌性败血症感染品种多,团头鲂、鲫、鲢、鳙、草鱼等多种淡水鱼的鱼种和成鱼都可能发病。细菌性败血症的症状:发病初期,在鱼的颌部、口腔、鳃盖、体侧和鳍条基部轻度充血。病鱼食量减少,随后病情严重,病鱼体表充血加重,眼眶充血而眼球突出。剥去鱼皮可见全身肌肉充血,呈红色。肛门红肿,腹部膨大,剖检,腹腔内含有淡黄色或红色浑浊腹水、肝、脾、肾脏肿胀,肠壁充血,呈半透明,肠道内充气并有稀薄的粘液。


细菌性败血

出血病的防治措施


防治该病应坚持“预防为主”、“防重于治”的原则。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池塘彻底消毒,投饲坚持“四定”,加强水质管理,尽可能地减少应激、定期调节水质培养有益藻相等。

 

对于病毒性草鱼出血病,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,最有效的防控措施是在苗种阶段注射草鱼出血病疫苗。防治以减少诱发因素(如过量使用刺激性大的消毒、杀虫药物,池塘拉网,水质突变,投料过多等),避免加重死亡,改善水质,提高鱼体免疫力(内服多种维生素、低聚糖、植物多糖等免疫增强剂等)为主要措施。

 

对于细菌性败血症,治疗方法一般可以外用苯扎溴铵和戊二醛进行消毒,情况比较严重的可以使用辛硫磷搭配消毒剂进行治疗,同时可以内服药饵(氟苯尼考、三黄粉、维生素K3、低聚糖、植物多糖等免疫增强剂等),效果会更好。

 


文/技术服务部 朱经海